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军事交流将日趋频繁,在这一时期,国际军事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国际军事物流协调组织向常规化方向发展
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事物的发展程度。国际军事物流在二战中成立了一些协调组织,如1942年上半年,同盟国家以美英两国为基础5个联合委员会,即联合运输协调委员会,联合原材料委员会、联合军需品分配委员会、联合生产及资源委员会和联合粮食委员会。在东方也成立了中缅印战区航空后期怀念部。但这些机构都是为了解决当时面临的问题迫于形势而临时组建的,战争结合后到便自动解散。战后随着国际军事物流的频繁运用,其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也逐步完善。如北约组织在1999年开发出“盟军部署与调动系统”,在国际军事物流方面主要有补给配套模块、运力模块、部署计划模块等。科索沃战争之后,北约后勤已着手建立多国联勤中心,制定有关条令,开展业务相关训练等。可见,随着一些军事同盟或非集团性安全组织在平时执行安全任务和协同性演练的增多,国际军事物流组织机构将进一步向常规化方向发展。
(二)国际军事物流保障向精确化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非传统作战样式的出现,“实时、实地、适量”保障成为各国军队物资保障追求的目标,其核心内容就是实现物流的精确化。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实现精确物流保障的条件已初显端倪。首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克服了物流地域和时域上的限制。计算机发展网络化和智能化,便利缩短物资请领、发放时间,及时掌握物资储运状态成为可能。这些就为军事物资实现跨国流动,达到精确物流保障准备了技术条件。其次,军事物流设备的不断更新、改造,也为国际军事物流精确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如军事仓库内的拆码垛、短途运输、站台及码头装卸车、船等高效机械作业,加之各种条形码扫描仪、综合检测仪、电子秤等新仪器和新技术的运用,都提高了物资清点、检查的速度和质量为物流精确化提供了硬件支持。如美军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借助其先进的技术条件笔硬件设备,在战争前就对所需作战物资进行精确估算,一改海湾战争中物资保障多而杂造成巨大浪费的状况,成功地实现了国际军事物流的精确保障。
(三)国际军事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军事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统一的标准。军事物流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必须用统一的标准加以规范,以利于系统内不同子系统之间、军事物流系统与整个后期大系统之间以及军事物流系统在国际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edi技术的应用目标之一,正是为系统内各种物流信息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试想如果各国没有统一的物流标准,肯定会在转运换车等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物流保障效益。目前美国与其北约传统盟国已基本实现了物流设施和工具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mm×1200mm,集装箱采用统一规格以及条形码技术的大量使用,大大降低了军事物流运转的费用和难度。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美国及其北约传统盟国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所用这些都为实现国际军事物流扫除了标准壁垒,为其在国际间有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预见,随着军事物流跨国运行机会的增多,各国都会加大与国际军事物流标准接轨的建设力度,国际军事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四)国际军事物流以远洋运输为主,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
国际军事物流运输方式有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由这些运输方式组合布成的复合运输方式。能否有效地选择国际军事物流运输方式,关系到军事物资运输的速度和成本,直接影响物流保障的军事经济效益。海运特别是远洋运输,由于其运量大、运费低等优点,成为国际军事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据统计,美军在海外作战所需物资中的95%都是通过战略海运来输送的。铁路运输则由于其方向不可转移、运输速度慢、易遭到破坏等缺点,在国际军事物流运输中较少采用,但不能完全忽略。如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就采用铁路运输方式跨国向科索沃运输装备。航空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好等优点,特别适合好紧急、优先补充物资的快速运输,但由于其运费较高,在国际军事物流输送中只能承担有限的紧急任务。因此,在国际军事物流活动中。优势互补,总的原则是:在不贻误战机的前提下,及时、准确、有效、持续地满足作战部队的物资需求。
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管控主体不同划分公路运输管理物流网络与物流组织网络上海物流快线产业的界定与分类运输子系统海运行李精解国际贸易商品包装应注意什么隔票的作用